
孙中山故居之旅
9月10日,公司总经办组织通讯员进行学习培训,11日下午培训结束后通讯员一行被安排到孙中山故居公园学习参观。在车上,导游对我们简单讲解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使我们对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救国行动略知一二。于
9月10日,公司总经办组织通讯员进行学习培训,11日下午培训结束后通讯员一行被安排到孙中山故居公园学习参观。在车上,导游对我们简单讲解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使我们对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救国行动略知一二。于此,崇敬心情油然而生。几十分钟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
孙中山先生故居就坐落在翠亨大道旁,大半个世纪前这里是一个小农庄,也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孙中山先生可能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会有一条以自己村庄名字命名的“翠亨大道”享誉中外。那么,车水马龙的翠亨大道是不是兆示着孙中山先生生前救国救民的愿望终于实现?是不是兆示着一个大国的正在崛起?
移步到公园门前,这是一个中国古老建筑常用的牌楼,红色硫磺瓦下“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手笔,也是先生的救国名言。读着这几个字真有荡气回肠的感觉,仿佛让人回到民国时期看孙中山先生举着手向国民振臂高呼。
步入公园大门,笔直的马路两旁蒲葵树,糖胶树高高耸立着,俨然两列卫兵守护着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在右手边的糖胶树下立着一个木牌匾,上书“中山故居公园”署名为“宋庆龄”。估计这是“国母”生前的手笔,字体刚柔并重显示出一位万人爱戴的近代中国历史女性的风华。
沿着蒲葵树、糖胶树的树荫下往前走五十米左右,右手边翠竹丛中一座2层高红色墙身欧美建筑风格的小楼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步入天井,在小楼门前左手边有一个用4块长方形花岗岩石砌成的小平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口水井。井口阔约50厘米,水井身上已长满青苔,仿佛诉说着水井的主人已很久没有使用过它了,幽幽的井水深不见底。
进入小楼的首层,客厅上是非常熟悉的旧式中国摆设,有八仙桌、柚木家私,小阁楼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左边厢有农用工具、平时的生活用品,厨房等。
走出小楼阁沿着窄窄的小巷前行,在其他的小屋内将会看到喜庆时农村风俗酒席的复制品,还有一间“百草堂”,这是孙中山先生早期行医的地方,里面保存着中国特有的中药铺柜子,一排排小抽屉犹如等待着它主人的回归。
在“百草堂”的旁边有一间2层小楼,门前悬挂着一副牌匾“陈兴汉故居”。原来陈兴汉是孙中山先生的同村老乡,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斗争,也是革命的先驱者。为此“陈兴汉故居”一并列入中山故居公园内供后人参观。
离开陈兴汉故居的小楼,前面就是一个约五十平方米大少的空地,这个空地的中央立着两支花岗岩石柱,石柱中间上挂着一个用古铜铸造的约一米高的喇叭型大钟,又名“警世钟”。走近一看钟的一面上书“共进大同”四个大字;另一面用宋体字整齐刻着一段孙中山先生生前号召国民进行革命的讲话稿。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个钟就被称为警世钟。
在“警世钟”的正前方约十米处,一座2层高的现代化建筑——“孙中山纪念馆”昂然而立。现代化的纪念馆与古朴的旧建筑相映成趣,让人看到古朴旧建筑的沉静和现代纪念馆的显赫。
走近纪念馆的门前,一扇玻璃自动门徐徐打开。纪念馆的大堂中央一个真人大少的铜铸孙中山像伫立在其中,铜像上孙中山先生一面凝重,把忧国忧民情怀表露无遗。
铜像的右侧一幅近3米长的石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大事年表”,先生生前事迹尽览眼底;铜像的左边厢,在墙壁上挂有“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以及众多当时革命斗争的宣传图片;铜像的背面一幅“孙中山与国民政府官员”共商大事的大型油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形势下革命先驱者的生活工作情况,油画里所有人像都栩栩如生,好像是在为我们讲述那过去血雨腥风的斗争年代。
从铜像右边的楼梯拾级而上,二楼的展厅内有孙中山先生的“早期经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的图文简介,其中一间小房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在澳门行医使用过的木床和当时工作时的摆设,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早期悬葫济世为民解围的一面。
走出“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故居之旅也近尾声,回望先辈们留下的遗迹思绪万千。这天虽然不是周末但仍然游人如鲫,阳光下翠亨村依然沉静如水。大半世纪前翠亨村的乡亲可曾想到这个不显眼的村落竟然诞生了一名“国父”,翠亨村也被写入史册。
读书时因为选读理科,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不甚了解,这次孙中山故居之旅让我和所有游客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我们中国的近代史,真是不枉此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浮闲惹一地书香
下一篇:我也可以轻轻垄断悲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