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牛山寨故事多
《三国演义》中周仓这个人物大家非常熟悉。周仓在《三国演义》里虽然着墨不多,但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倒不是因为罗贯中对周仓的刻画有多成功,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缘故,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周
《三国演义》中周仓这个人物大家非常熟悉。周仓在《三国演义》里虽然着墨不多,但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倒不是因为罗贯中对周仓的刻画有多成功,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缘故,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周仓是与关羽形影不离的三样“宝贝”。可你是否知道当年周仓占山为王时的山寨在哪里吗?这个山寨就在长清区归德镇岗辛胡同店村东的卧牛山上。卧牛山寨距长清城区6公里,整个山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340米。因此山远远望去形似卧着的一头牛,有头、有身、有牛尾巴,因而此山被称作卧牛山。因山上筑有三国时期的山寨,故称卧牛山寨。相传,东汉末年,归德镇后夏村有一位性格豪爽、为人耿直、不畏强暴的汉子名叫周仓。他带领村民在卧牛山上筑寨,举旗为王。寨民从开始数十人到数百人,后来发展到数千人。随着寨民的增多,山寨上的房舍由数间增加到上千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太平军又重筑山寨,将山寨加固扩建,使山寨房舍覆盖了整个卧牛山顶。
自西向东有一条登卧牛山寨的小道,这条路是过去一条“马道”,还依稀看出古道的痕迹。相传,这是山寨上的将士们骑马登山的道路。沿马道向上攀登,就来到一寨门,寨门用青石板砌垒,门宽约3米,寨墙厚两米多。寨门、寨墙虽经多年的风吹日晒,但保存较为完整。进一寨门便看到一方石屋,据传,此石屋很可能是当时卫兵把守的岗亭。当地村民称这为一道门,这是山寨的第一道防线。两边悬崖绝壁,正中有一石砌的山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继续向前攀行,就到达一个山包,此山两侧万丈悬崖深不可测。再向前行,就是二寨门,此山门比一寨门更为险峻。二寨门建在离山顶只有40来米的狭窄处。山顶两面是刀削似的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被戏称为“瓮城”,二寨门寨墙的建筑和头寨门相似。走进二寨门后,迎面是座石屋,顺石屋左侧留出的道路向上行进,便是一片平坦辽阔的空地,宽约300米—600米不等,长约2500多米。据传说这片空地很可能是当时兵家的演练场地!山寨上的石屋,多数是用青石板收顶筑造的,无檩梁建筑,崮顶漫山遍野的石屋竟有数千间之多,石屋均用加工后的石材垒砌而成,建筑式样与其他所见的山寨不同,多呈长方形。但看上去仍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山寨主峰有一条向南的支脉,支脉尽头与南侧山脉之间有一天然的断崖,此处有一吊桥遗迹。还发现刻在石头上的篆书字体,大多字已不可辨,其中一块刻有“五世王”,字体隽秀清晰。断崖与主峰的结合部有一座南寨门,气势宏大,做工精细,虽风化严重但仍保存完好。
据岗辛胡同店上年纪的村民讲,山寨里的石屋大约有3000多间,据传分别在两个时期形成:一是关公千里走单骑收降的周仓部所建(史志记载周仓系长清人);二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平军所建。
卧牛山寨不仅仅是一处古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曾经进行过卧牛山寨保卫战。1940年5月,北坦山南赵庄朱存祯受日伪驱使,制造谣言,破坏抗日工作。1940年6月22日朱存祯在北坦山胡庄观音堂成立长肥平红枪会总团部,配合日伪军对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袭击抗日组织,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我军独立营被迫撤到黄河西。7月23日,长清独立营一连连长孔步健、指导员田化一奉命率部回黄河东,侦察“红枪会”暴乱情况。24日遭“红枪会”袭击,退至卧牛山上,在卧牛山被敌围困,长清城、孙家土、石岗据点千余名日伪军齐集山下,用机枪掩护“红枪会”暴徒向一连攻击。一连战士子弹打光,除部分战士转移外,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剩余最后15人弹尽粮绝,在连长孔步健带领下跳下山崖,其中5人被半山腰的树木挂住而侥幸生还,其余10人为国捐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