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二·年味
日月如梭,作为中国最传统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不管岁月如何洗涤,人们总是赋予中国人最美好的图腾――大团圆,似乎也只有团圆了,年就圆满了。但世间的事情又何来的圆满,那些残缺留下的遗憾,相思和惆怅也填充
日月如梭,作为中国最传统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不管岁月如何洗涤,人们总是赋予中国人最美好的图腾――大团圆,似乎也只有团圆了,年就圆满了。但世间的事情又何来的圆满,那些残缺留下的遗憾,相思和惆怅也填充了年的另一种味道,这样的年才是真正的圆满。世界是需要用残缺的目光去审视的,年也一样。也因为这样,圆满成了国人的处世哲学,然而,理想主义本身是残缺的。春节年年有,过年的形式总在不断的更新和文明,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们伟大祖先发明的火药――鞭炮烟花,起码在农村,是渲染年味的主要道具,再赋予吉庆的中国红,这样的年味一咂就是几千年。
每个人的年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每一个年也是不一样的。
一、小时候的年,刚入秋,就翘首期盼,年怎么还没来呀?娘说,年还早呢,却忙着切红薯,晒花生,为过年姐妹几人的零食忙碌起来。直到冬过小大寒,下过了几场雪,年总算满吞吞的走来,于是就急不可待的问母亲,花生瓜子什么时候炒呀?母亲象年一样不急不缓,直到临年二十几了,才把往年留下的细沙放进锅了,咔啦咔啦地炒起花生瓜子红薯片来,看的我们口水之流,随着花生瓜子的芳香溢满厨房,日子总算有点淡淡的年味了。
除夕日,家里贴上了老学究写的大红春联,年的味道开始浓郁起来,母亲给姐妹几个洗了澡,然后包上一元钱压岁钱,然后开始炸米果,有糯米类的,大米类的,面粉类的,一炸就是到晚上十多点,满满一箩筐,各种花样。教孩子们吃了年饭,到凌晨十二点,父亲点燃鞭炮,送走除夕,全村也鞭炮声起伏,兴奋的孩子们无法入睡,在被窝里拿出压岁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比着多,比着新,计划明天买什么玩具,直到带着过年的美梦悠悠然入梦,脸上还洋溢着期待的微笑。
后来有了“春晚”,父母早早炸好米果,一家人八点就开始在电视前守侯着,嗑着瓜子,其乐融融看着。
又是鞭炮声,震天动地,母亲唤醒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由父亲领着到祠堂拜年,鞭炮声声,相互问候着,欢声笑语,然后和同伴们分享着果子,买把水枪,吃个气球,勇敢放个大鞭炮。
儿时的年味是零食,是喜庆红,是大团圆,随着日子初一,初二,初三的过着,零食差不多了,压岁钱花完了,大红春联褪色了,大人们春忙了,年的味道也淡了,于是掐指头算,离来年的年还有多远,一算却惆怅了,想,来年远着呢。
二、离开故乡的年充满相思。
在广东湛江服兵役的时候,初离故土,还是新兵蛋子,年依然不急不缓走来,世故而熟悉。相思在异乡的鞭炮声中不断酝酿,最终化成泪水破眶而出,班长年假一批准,就打点行装,急不可待踏上回归故乡的路,新兵们站在路口,候着故土寄来的乡音,部队的夜晚静悄悄,躲在被窝里的新兵拿出信,咀嚼着字里行间的乡音而潸然泪下。
大年初一,连指导员组织大家唱《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却哽咽一片。早餐时分,团政委慰问来了,政委亲切问一个新兵说:“吃的好不好,习惯不习惯呀?”这个新兵带着哭腔慌里慌张地敬个礼说:“报告馒头,政委吃完了,请指示。”整个食堂一片寂静,然后哄堂大笑。
连里组织了很多活动和游戏,还举行了做饺子比赛,结果我们班都是南方兵,特大号饺子还没下锅已经路馅了,大年饭也这样黄了。
异乡的第一个年,就在一片思念的滋味中,混混沌沌的过去了,至于来年,老兵了,当然可以回家探亲了,此刻,家里讨厌的瘌痢狗也亲切怀念起来。
后来知道,异乡之所以思念故乡,是品尝了他乡过年的滋味,和故土习惯的年产生了冲突,这是种区域文化的冲突,然而他乡习俗要战胜故乡根深蒂固的习惯,谈何容易。
三、如今很怕过年,可年还是来了。浩浩荡荡的春运潮,拥挤出年特有的辛酸和沧桑,然而,千年沉淀而来的民间文化,团圆的信仰和信念,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只为那一刻的团圆,只是味道一年比一年悲壮。
漂泊的沧桑,对于年的思念淡薄而真切,甚至虚无,因为我已经说不清故乡山水的真切模样,但思念却深入骨髓,年的味道更多的变成无奈和感慨,所以年是一定要回去过的,尽管每年带回去钱不多,但亲情的东西钱能丈量多深?是的,过年大人可以不高兴,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年的图腾需要大人的忙碌,经营出年的味道,让孩子们去美好和信仰,让几千年的东西得以传承。
母亲依旧炒好花生瓜子等待我们姐妹回家,时不时在村口张望,妹妹笑着说:“现在水果糖都吃不完,谁还喜欢吃花生瓜子呢。”母亲捋捋散落的白发说:“小时候你们可喜欢吃了。”或许在母亲眼里,儿女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需要唠叨,呵护。
除夕日,只有父亲坚守春晚却摇头叹息——一年不如一年,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不知道为什么,年味淡漠起来,最终变成个人的沉默,寂寞地守侯凌晨的到来。马路上传来孩子们嬉戏的声音,有的念着大红的春联,有的数着一百两百的压岁钱,欢呼雀跃的样子。不由想,今天的场景,能否印入他们的脑海变成新的图腾,形成未来的信仰?当然这种传承不需要去刻意教化,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博大吧。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就是无数个民间文化的串联,然后用信仰的力量推动时代在前行。去年是,今年也是,明年依旧是……因为这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根。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