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归隐

心灵的归隐

豪鹰散文2025-04-01 11:40:28
题记:盛夏,每一处胜地,旅游的人熙熙攘攘。可真正拥着一颗纯净恬淡之心的人又有多少??受朋友之邀,7月下旬,我和儿子随“妈妈团”到了岳阳平江。?1.纯溪的清凉?第一天,去一个叫纯溪的小镇。人不多,又因安
题记:盛夏,每一处胜地,旅游的人熙熙攘攘。可真正拥着一颗纯净恬淡之心的人又有多少?
?
受朋友之邀,7月下旬,我和儿子随“妈妈团”到了岳阳平江。
?
1.纯溪的清凉
?
第一天,去一个叫纯溪的小镇。
人不多,又因安排周密,我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纯溪门口。初一看,这是一片没有太多特色的山。它远不及黄山华山的陡峭险峻、张家界天门山的鬼斧神工,也不连绵成各式形状,自然不会有某某画廊之美称。一座座,不规则、不讨喜,长满了各种苍翠、深绿、淡绿的树木;间隙中,夹杂着错综交错的灌木;再便是是低矮的小草、不知名的各色小花了。
这样无特色的低调的山景,反而让我比较放松:不着急去抢看某一处奇景,不遗憾拍照的光线。我们走在窄窄的石板山路上。有些石路因为无处不在的流水、雾气,变得湿滑。我们有时会稍作小心地往上攀爬。有时会有一块突兀的大石头悬在一旁,你得猫着腰“借过”。手指抚过石块上的青苔,凉爽无比。耗费一些体力,但并不气喘吁吁,走快了,回头等等同伴;落后了,快赶几步;一旁的溪水倒显得大气,从不同山间泻下,一路欢快地跳跃,碰见岩石,水花四溅。伸出脚丫踏踏踩踩,清凉舒畅;溪中小石子普普通通,但溜圆润泽。
前面的向导是个忠厚的中年人,不举旗子不吹口哨穿着更是朴素。他不时回头笑笑,提醒哪里要注意了、孩子们别走快了。他和这山这水一样让人没压力。
只有一两处有些惊险。横过小吊桥,来到金属阶梯前,阶梯一尺多宽。左边是不规则、湿滑突兀的石壁,右边是悬崖。你得两手小心地抓着石壁边的铁链,一步步挪动。脚下白花花的水哗啦啦地响,却不敢低头看。顶上偶有水珠滴落进脖子背上,略略一怔,继续不紧不慢、专心前行。一阵子,就到了安全之地了。回头看看,暗暗佩服自己的沉着。
后来才知,这是安排的“溯溪”。印象深刻的是,不忙着拍照记录到此一游,只缓缓地走,感受山水之清凉。这个地名名副其实——纯溪。
?
2.福寿山的夜
?
?????平江有座福寿山,名不见经传。我们分乘两台车,绕着盘山公路上行。弯道格外多,不宽,若有会车,司机得琢磨再加小心。有些乏味的上山,好在司机小伙子朴实又幽默,用当地方言唱歌、讲笑话。半个小时后,车窗外风景旧令人惊异了。鸟瞰山下,整座小城尽收眼底。绿树掩映,往上一些,便云雾缭绕。山峰一座座,呈现不同深浅的绿,甚至带着淡淡的蓝色。
到达接近山顶的住处,已是晚饭时分。住处是2层小楼,无一例外地宽敞明亮。孩子们东奔西走,欢呼雀跃。因为山里的笋子、新鲜萝卜、野味,鸡汤里的白酒,所以晚饭吃得很不错。孩子们还在小店铺里吃了凉粉,真正的原汁原味。孩子们把小方桌拼成长条形,排排坐着,在做快乐大本营里的鼻子吸吸管的游戏。
我在松树间的吊床里躺了下来。短衣短裤,居然会有一些凉意。抬起头来,山峰就在近处,黛青色,云雾蒸腾;透过婆娑的树影,深蓝的天幕如此接近。夜渐渐深了,无数星星渐渐明朗起来,居然是繁星满天的模样。朋友在叫:看,银河!是的,果真有一条闪闪烁烁的“星带”。牛郎织女星发出更亮的光芒,两两相望。银河附近,还有奇特的北斗七星。这是我多年未见的星空。甚至,我一度忘了夜空有这么些东西。它们一直都存在,可我们一直看不见,看见了也忽略了。
旁边的小店,环绕四周的彩色灯带也调皮地闪耀着。传出“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的歌声才让我感觉这是在人间。
本意回住处,又被一阵歌声和喧闹吸引到了另一处。原来,是一些中年妈妈,有的还带着个头相当的女儿。她们燃起了熊熊篝火。一个短发女子特别活跃,把流行歌曲唱了个遍,大家情不自禁地手牵手唱起歌跳起舞来。篝火噼里啪啦地响着,大伙的脸庞红红的。她们招呼我们吃烤羊喝啤酒,我们都已无意如此。这种彻底的放松足够愉快了。
返回的途中,孩子们你追我赶,大人三三两两。草丛里的各种虫儿伴着石蛙热闹地鸣唱。大家忍不住再吸一口山间新鲜的空气,挥臂感受这一份大自然恩赐的清凉。
回房,没有空调,但凉快得让我把电风扇也关了。孩子们纷纷亮出给一条小虫子拍的靓照。虫儿绿油油、肉乎乎的,360度无死角的拍摄,它似乎很享受,萌态可掬。以前我不喜欢任何蠕动的虫子,可笑的是,这是第一次发现——它也有小黑点似的眼睛和嘴巴。
仍意犹未尽,我便端了盐水花生去隔壁房和好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问:明早啥时起床?朋友答:随便哦,啥时醒来啥时起床。
也许,就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才是周围的人们内心最享受的状态。我们在这里住了几晚。我啰嗦地记着流水账,是因格外喜欢这里的夜。
?
3.白寺村的欢笑
?
有一个叫白寺村的地方,孩子们特别喜欢。
车到村口,有一个条幅: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拍摄地。这是这村子一夜爆红的原因。其实村口不再像村口,像极了景区入口处。在我心里,这是小小的瑕疵。
第一个活动:赶小猪。晴朗的天空,连绵的青山环抱着一个清幽的水库。住户稀少,田地间很多青草。几只小猪一放出来,就撒欢地朝前奔。孩子们两人一组,牵扯着、喊叫着。小猪们乱跑一气,有的还瞅着栅栏的空隙逃离了“跑道”。还有一只就地打了滚,黑乎乎的脏样让女孩子们顿时泄了气。烈日炎炎,小猪累了,气喘吁吁地聚集到棚里,孩子们又乐此不疲地喂草给它们。我哑然失笑:猪本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圈养懒鬼,一定要它跑步,它会干吗?
第二个活动:皮影戏。路上的黑山羊倒是挺讨人喜欢,孩子们像忠实的粉丝一样和它合影,连它拉便便,也觉得好玩。皮影戏地点是当地紧赶慢赶建成的青砖平房。后台的皮影道具不多,俩人伴奏,一人操作皮影。那人尖着嗓音咿咿呀呀哼了一阵,几个皮影跳跃几下,就完事了。孩子们倒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最后老老实实地说:听不懂。又一窝蜂地挤到后台,没看出什么名堂,讪讪然出来了。其实,在我童年时期,有个伯奶奶会剪这皮影道具。积攒几个长条烟盒子,好言求她。过不几天,几个可伸手踢腿的皮影人物就到手了,羡煞只有“笨奶奶”的小伙伴。我们物质匮乏的童年依旧很快活。
接下来的捉泥鳅有些滑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