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花

暮秋的花

灶鸡散文2025-04-01 11:40:14
作为诗人的何其芳在我的记忆里是初中时学过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
作为诗人的何其芳在我的记忆里是初中时学过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抛开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不说,现在读起来,一样让我们感到躁动着青春的激情和成长中的勃勃而发的力量,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在晴朗的阳光下在陕北的山坳里,年轻的诗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按柰不住奔放的神思和愉悦的胸怀,抒发出感人至深的少年情怀,一直到现在,这首诗的生命力依旧如此顽强——不管是年轻如懵懂少年还是不惑而立,读它,就可以汲取许许多多的力量。
年轻就有希望的,年轻就是狂放的,年轻同样是在心灵的河里飘荡。在何其芳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时时跳动的如火焰般灵魂和偶尔沉寂如花儿凋落的哀伤。诗人是敏感的,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他的其他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欢乐里感慨在秋天徜徉昔年的雨里留驻的脚步里有着何等的哀伤?早期的何其芳是多愁的,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纯真的浪漫的,或者深厚的掠影浮光的,以及爱上层楼的或者千帆过尽的,等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都是情感的宣泄,或许这正是歌者与听者能产生共鸣的原因之所在。
有时我们会想,诗歌只是年轻时的思想,譬如曾经写下激情如火《女神》的郭老先生,“为我爱的人燃烧到这般摸样”的炉中煤,和为重生而不惜浴火的凤凰到后来不应了中国的一个成语,只会写一些口号之类的所谓诗歌吗?
今天读何其芳的一篇文章,大抵是意识流动的产物,中间的语言自然很美:诗人的散文是散文状态的诗,平淡的叙述或者臆想中总是一串串的闪光的文字串联,年龄大了,失去了聊发少年狂的酣畅淋漓,但他的睿智和灵动依然不减往昔。使我最为感动的是文章的结尾:“在你的眼睛里看到我童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看到暮秋的花。”这句话,出自一个老人的口中实在令人震撼。何其芳总归是个诗人,他的思想永远保持着青春和活力,那怕这青春如暮秋时节,而秋的季节却一样有静美的花儿开放。
所以杜拉斯在《情人》的开篇就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或许,秋天的花开比春天的花更让人觉得绝美:因为这毕竟是我们童年时的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