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情》绵绵有谁知
近日偶读芜湖文学新人的一部长篇小说——《此情可待成追忆》(下称《此情》)。欣喜芜湖文化事业的繁荣,骄傲芜湖文学人才辈出。《此情》结构流畅,文体优美,词汇丰富多彩,词风婉约惊艳,语言即清新雅丽,又不乏大
近日偶读芜湖文学新人的一部长篇小说——《此情可待成追忆》(下称《此情》)。欣喜芜湖文化事业的繁荣,骄傲芜湖文学人才辈出。《此情》结构流畅,文体优美,词汇丰富多彩,词风婉约惊艳,语言即清新雅丽,又不乏大气磅礴,凸显出作者深厚的谴词造句功力,整篇小说优雅如韵,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柔情,散发出绚丽的芬芳,读后仍爱不释卷。
《此情》以爱情为主线,反映了江城芜湖三个年轻美丽女子,乔琪、宋美云、苏倩倩,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转折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和各自爱情、婚姻、家庭形成变化的心路历程。乔琪、宋美云、苏倩倩都曾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或轰轰烈烈,或缠缠绵绵,或淡淡雅雅,却都甜甜蜜蜜。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三个女子的爱情经受了不同波折,有着不同结局,可是结局并不重要,重要是曾经的拥有,曾经的甜蜜。“爱也爱了,百转千回,甘甜热烈;恨也恨了,愁肠寸断,痛彻心肺”,“山盟虽犹在,锦书已难递”,美好的爱情是三个女子一生都无法磨灭的印记,《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创作中虽然没有呈现时代变迁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却朴素、简单地描写了一幅幅时代变迁的场景。在以爱情为主线的同时,通过对三个女子心路历程的叙述,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丈夫是否要目睹妻子分娩的全过程。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爱护女性,保护女性的良好风气,一些社会学家提出让丈夫目睹妻子分娩的全过程,让丈夫目睹妻子分娩时的巨大痛苦,感受到女性的伟大,激发丈夫对妻子的更爱,更加珍惜和保护好自已的妻子,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尊重女性。这种做法是否适用所有人群呢,作者对此提出了相左的观点。《此情》中的男一号段成林——一个熟悉女性身体的医生,目睹自已妻子分娩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后,并没有感受到女性的伟大,也没有激发对妻子的更爱,反而对妻子的身体产生了一种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疾病。
二、心理疾病是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原因之一。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原因各有所异,《此情》提出了目前尚未被普遍认同的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心理原因。由于目睹妻子分娩时的巨大痛楚后,段成林受到了反向激发,对妻子的身体冷淡了,段成林的妻子通过各种方法试图解开段成林的心结均告无效,在他们爱的结晶夭折后,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家庭终于解体。段成林的心理疾病,无疑是他们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根本原因,段成林对妻子身体的冷淡只是心理疾病产生的结果,是他们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表象。
三、职业观念的改变。段成林在辞去(当时是变通手法“停薪留职”,事实上段成林以后并没有复职)国有医院的工作时是有巨大思想斗争的(小说中没有描写),要知道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江城芜湖刚刚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暖流,要辞去国有医院工作,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是要有巨大勇气的。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维,一方面是要承担风险,市场经济没有成功经验,成败如何并不知晓,辞职考验着段成林的价值观、智慧和勇气。这对今天的年青人就业观念也具有指导作用,是寻找一个单位,安安稳稳工作拿工资,还是自主创业,努力实现自已最大价值,也在考验今天年青人的价值观、智慧和勇气。
四、审美观的转变。《此情》中有一段乔琪和苏倩倩游镜湖时遇见几个“烫爆炸头、穿花衬衫、喇叭裤、高跟鞋、打唿哨、穿暴露装的男女青年”,就以貌取人,说这群人是“流氓”。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保守、封闭的审美观并未转变,本能地拒绝接受当时所谓的“奇装异服”,并将人们的穿着与道德品质等同,将“流氓”脸谱化,这是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典型的守旧的思想烙印。反观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文明进步了,人们心态平和了,心胸开阔了,包容那些敢于张扬青春,张扬个性的青年男女,尽管青年男女的发型多变,穿着多样,什么露背装、露脐衫、低领服、低腰裤等暴露服装。只要这些人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人们便不会将这些人与“流氓”等同,不会脸谱化看人。从审美观的这一转变,也可以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成就,就是人们思想的改革开放。
以上可以看出,作者揭示了时代变革过程中不同社会观、价植观、爱情观、婚姻观,向读者传递了多元的社会信息,揭示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刻下了时代变迁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烙印。
值得一提的是,《此情》中许多关于人生、爱情的哲理,表现出作者惊人的人生感悟,浑厚的生活底蕴,给予了读者人生理念的深刻启迪。
《此情》虽是作者的处女作,但作者写作的潜质,激发的情感已得到淋漓尽致的勃发呈现,从这里可以预见到作者的炫丽多姿。希望作者为自已的创作充满信心,坚持到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