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游记

龙王堂游记

勑命散文2025-04-14 20:43:07
早就听说涿鹿县西北部的黄洋山腹地有一处名胜古迹名叫龙王堂,因其供奉着龙王爷、大山爷、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神灵仙家,在京西塞外桑干河一带颇有名气。为了一探究竟,我曾两次登临,但因种种原因仍然未能一睹其风
早就听说涿鹿县西北部的黄洋山腹地有一处名胜古迹名叫龙王堂,因其供奉着龙王爷、大山爷、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神灵仙家,在京西塞外桑干河一带颇有名气。为了一探究竟,我曾两次登临,但因种种原因仍然未能一睹其风采。近日,随着2012年春天的到来,我约上几名同道好友,利用双休日再次瞻寻了慕名已久的道教圣地龙王堂。
龙王堂位于涿鹿县武家沟乡罗庄村北5华里的大山里。这里山势巍峨,沟谷险壑,道路崎岖,荆棘遍野。由于还是初春,满山的荒草还没有转绿,除了报春的山杏花竞相开放外,剩下的就只有浑身带刺的山扎拉和阳坡地上的尖尖草开始泛出淡淡的绿意了。
汽车沿着沟底的沙石道向里驶去,由于道路坎坷,车的底盘又低,同道的老友几次不得不下车步行。行进了一段距离后,汽车终于再也走不动了。我们只好将车停在转往山道的半坡上,徒步向山巅行进。
山上的道路还算不错,用水泥砂石简单铺就,虽然工程有些粗糙,但可以看出曾经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说这条盘山道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兰生出资修建的,而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和普通百姓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才有了今天的相对好走的山道。
沿着盘山道一路前行,可以随处看到嶙峋的山石和漫山遍野争芳斗艳的雪白的报春花。沿着山道行进大约40分钟,开始进入谷底。转过一个山湾,再往前行进几十米,迎面一座大山横在眼前,顺着山势远远望去,只见半山腰上几幢并不显眼的古建筑零零星星地分布在山腰间,一条粗糙的水泥小道像一条灰白的蚯蚓弯弯延延地把庙宇和山谷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王堂了。
关于龙王堂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罗庄村北的山沟是一条小河,河的两岸不仅生长着无数的奇花异草,而且风光也十分美丽。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靠着这条小河过活,小河也保佑着附近的乡亲们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然而有一天,人们发现小河的水突然变黑了,而且带着浓浓的臭腥味,而用水浇了的庄稼也很快枯死了。人们不禁有点疑惑。有一个叫张立的后生决定亲自到山里去看一看,于是他带着一把板斧顺河向山里走去。张立顺河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座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山洞,黑水正是从这个山洞流出来的。也就在这时,有一只美丽的小梅花鹿正好从山洞的旁边经过,忽然有一条三四丈长的大蟒突然从洞里窜出来,一下把小鹿扑到了嘴里。张立一见,抽出板斧三步并作两步向着巨蟒扑去,巨蟒一看有人,甩开小鹿就向张立扑来,张立举起板斧照着巨蟒就砍,双方你来我往,连续战了数百个回合,一直战到傍晚也没有分出胜负。眼看天色已晚,张立由于整整一天未吃东西,体力渐渐不支,这时巨蟒再次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恰在这时,张立的两个妹妹张秀和张珍正巧赶到,兄妹三人同心协力终于杀死了巨蟒,而身受重伤的张立兄妹三人也活活累死在山下。后人为了纪念张立兄妹的功绩,在一处坐西面东的山湾子里建了这座庙,并尊称为大山爷庙。之后历朝历代又根据自己的意愿增加了三官庙、玉皇庙、老君庙和观音庙等,这就是现在的龙王堂了。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的时候,已经将近午时,头顶艳阳高照,山上却凉风习习。由于体质的原因,我们没有相随而行,而是各自根据情况缓慢攀登爬向庙宇。当我沿着蜿蜒的羊肠山道走进山门的时候,已经累的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实事求是地说,眼前的龙王堂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在我的想象中,它应该是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山门巍峨,庙宇林立的。而眼前的龙王堂,既没有高庙大寺的宏伟,也没有圣殿佛堂的威仪,寥寥几座灰砖小庙零星撒落在山湾子的半山腰,就像是古代的农家小舍被一条蜿蜒小道串联在一起。然而当你踏进山门走近一看,发现原来观里的建筑和陈设是有内容的,那临崖而建的山神庙;那高悬半空的玉皇阁;那深居山垇的灵官殿、奶奶庙,还有那依山而筑的老君庙、观音寺等……尤其是要靠攀登几十米软梯才能抵达的龙王堂正殿,正中央摆放着张立、张秀、张珍三兄妹的金身坐像,坐像的下边就是据传其水可包治百病的圣水洞。
圣水洞深不过数丈,但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分上下两层,上为龙池,下为静水,洞门常年紧锁。香客取水,要有护院的人前去接灌,然后转交。妇女是万万不能靠近的,因为据说妇女一旦靠近,洞里的水就会干枯。还有一说,说圣水洞的水取上后要马不停蹄,一路奔跑着往家赶,如有停顿,在你停顿的地方就会下大雨,以至淹没了农田,发起了洪水,给乡亲们带来灾难。
关于圣水的作用和会不会引起降雨我没有考究过,但洞中泉水的甘冽清爽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曾亲口品尝了泉水的味道,那舒爽、清冽、甘甜,的确不是别处的泉水可比,但愿这不是我远途劳顿,缺水急饮时的偏颇之言。
从正殿下来是奶奶庙,奶奶庙里供奉的是送子观音。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左手拿着净瓶拂尘,右手托着莲子。据说这里的送子观音是很灵的,没有孩子的夫妻,只要你诚心而来,往往有求必应。
走出奶奶庙,我又沿着小道南行,来到坐南朝北的灵官殿,只见庙殿中央,灵官天神身披红色战袍,左拿钢鞭,右执长矛,豹眼圆睁,不怒而威,一看就是护佑天下的正义之神。
从灵官殿出来,我又到山神庙、老君庙和三官庙做了短暂的停留。原本打算顺着软梯爬到地处30米高悬崖峭壁上的玉皇阁拜谒一下,无奈见软梯木头制作,年久失修,担心不太安全,只好遗憾作罢。
不太大的龙王堂很快就转完了。临行前,我专门和护院的大哥做了一个交流,大哥告诉我现在的龙王堂是后建的,原来的庙宇早在文革期间被毁坏了,剩下的只有残砖断瓦。1993年大善人——涿鹿县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兰生在投资修路的同时,对被毁坏的龙王堂部分庙宇也进行了整修,经过多年的重建才形成现在的样子,然而兰生却在几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了,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诚心礼佛,充满善心的民间人士的过早离世而感到由衷的惋惜。
从龙王堂下来,我开始原路返回。站在山脚下,我对着算不上辉煌的龙王堂又凝望了很久,心中忽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慨。我在想:其实不论是佛还是道,其实都在人们的心里,并不在于寺庙规模的大小高低,只要心中有佛,潜心研道,多做善事,即使没有寺庙,我们的修为也会很好,因为一心向善,行善积德,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