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群人,这样的生活着

这里有一群人,这样的生活着

把持散文2025-04-01 09:35:16
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林怕耽误了体检,那只大公鸡刚叫第一遍就起来了。他的家居住在小镇东北方向的半山坡上。走出屋门,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有雾。对面的山被雾笼罩着,看不清英子家的屋子,林清瘦发黑的脸上
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
林怕耽误了体检,那只大公鸡刚叫第一遍就起来了。他的家居住在小镇东北方向的半山坡上。走出屋门,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有雾。对面的山被雾笼罩着,看不清英子家的屋子,林清瘦发黑的脸上写满了怅惆。
他换上了表哥从部队上邮回来的军装。没有伞顶着雨出了门。路有些滑,林怕弄脏了鞋,就把鞋脱了拎起来。这条走了十多年的山路,再怎么泥泞他也可以轻松的下山去。路过村小学的时候,他看见袁老师站在学校门口向这边张望。
“袁老师早!”林大声问好。
袁老师是他的小学老师。小学校是四间屋子的瓦房,三间是教室。另外一间是教师宿舍兼办公室。今年袁老师该退休了,他的头发已经斑白,长期离家独居的生活让他营养不良。干干的手背上青筋鼓鼓的,每一次林都不忍心看。袁老师走了,学校里少了一个老师,有几十个孩子就要每天走几十里的山路去镇上学了。像这样的天气,他们最大的不到十岁,多危险…林不敢想下去。
“早!”袁老师摸摸他的头:“当兵也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磨炼自己的意志。”
林点点头。他的头低得很低。袁老师不止一次希望他接他的班,而他辜负了老师…
他急急得走开,回头看着老师苍老的身影还站在校门前,他停住了脚步。因为他知道,每一次下雨,如果有一个孩子没到校,即使雨再大,老师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
后来,林留下来接了袁老师的班。成了一名代课老师。和英子结婚后,微簿的工资难以维持家用。他经常会上山采山货、药材来贴补家用。英子也为了支持他,成了一名采茶女。他们还挤出钱帮助一个孤儿完成学业。英子中午还常常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叫到家里吃饭,让她们感受到温暖。

他们常常让我想起“信仰”这两个字。
有一次我问老师:“这个时代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还需要`信仰‘吗?”
老师说:“《浮沉》里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时代,有野心的人在推翻这个世界。有梦想的人在修补这个世界。拿破仑时代,他一次又一次打着胜战,他像烙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而那时候,有一个外国医生,研究出一种水痘疫苗,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种的水痘。这种疫苗避免了疾病,至今全世界的人都在享用。没有人记得这个医生!可是,这样的人用什么来体现生命的价值呢?那就是信仰。”
我想起来央13台午间新闻报道的80后教师吴金城。他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到村上教书。他的父亲为教育付出了一生,他的哥哥和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也选择了山区教育。
他还用磨豆腐的钱支助了三个孩子上学。麻燕英也是他支助的孩子。可是,燕英却把机会给了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姐姐。因为爸爸说姐姐的一支腿残废了,不读书就更没有机会了…看着燕英不停的哭,吴老师为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帮她而难过…他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孩子,深陷在贫困里,每一个孩子失学都让他痛心。
他说:“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只想为孩子们铺一条可以走出去的路。”
“铺出一条可以走出去的路!”多么质朴的语言!在大山里,这种声音就像一盏盏灯,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
我的儿时好友桂就是这样的例子。大家问我为什么不把信邮给她,是因为她看不懂…她没上过几天学,去大城市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庆幸的是,大山里还生活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老师们,给那些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谨以本文记住大山里像林一样的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