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

麦收

递递散文2025-04-05 02:55:40
我们村大约是在80年实行土地承包的。承包后的土地收成象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一样成倍的增长。当布谷鸟扯开嘹亮的歌喉在枝头纵情欢唱,这时麦子也就熟了。每到麦收时节,看着金色的麦浪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蔓延开来,
我们村大约是在80年实行土地承包的。承包后的土地收成象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一样成倍的增长。
当布谷鸟扯开嘹亮的歌喉在枝头纵情欢唱,这时麦子也就熟了。每到麦收时节,看着金色的麦浪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蔓延开来,心中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对高劳动强度的恐惧。
首先整平一块场地,用水泼湿了,撒上麦秸,用牛拉着石磙“吱拗吱拗”地压,目的是把它碾平、压实,晾晒、碾压麦子。割麦子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骄阳似火,气温炎热,在地头一站,就已大汗淋漓了。为了少受点煎熬,天刚蒙蒙亮,人们就下地了,有的甚至披星戴月。一镰又一镰,一镰复一镰,几个来回的挥汗如雨,汗水已把衣服湿透了。摸摸自己的腰,酸痛酸痛的;握镰的手,生出了两个水泡;麦芒在胳膊、脸上拉下一道道细细的刮痕,经过汗水的浸润,疼痛不已。站直身子,稍事歇息,掠过低低的帽沿,举目而望,太阳照着大地往上直窜热气,远远近近都是忙着收割的人们。大部分家庭没有机械设备,捆完后装到架子车上拉到麦场里,路况又不好,满满的一车,左摇右晃,翻了再装……这强度,活脱脱让人蜕层皮,不经历这麦收的洗礼,又怎能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迄今,每顿剩块馒头,半碗米粥,我总舍不得扔。
晚上,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吧。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伴随着天边的闷雷,一股股强劲的凉风迎面吹来,天要下雨了!快!快!快!人们忘记了疲劳,迅速把场里零乱的麦个子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那场面就像电影上的快镜头。当瓢泼的大雨打在脸上,让人联想到烈风暴雨下的祥子。如果拉回的麦子让雨浇了,赶上两个雨天,堆在一起的麦子非发霉发芽不可,以致半年的收成化为乌有。农村有这么一句话:收到囤里才是粮食。也就是说:看着满地金黄,丰收在即,动作慢了,丰产不一定丰收。所以农村的孩子除了放暑假、寒假,还放麦假、秋假。这叫“黄金铺地,老少弯腰”,举全家之力,抢收抢种。
赶上好天,在场里晾晒两天,条件好的用拖拉机拉着石磙一圈又一圈的压,差一些的,只能使牛、用马。后来就用脱粒机,即使湿点也不影响。如此处理以后,粮食和麦糠还是混杂的,迎着微风,用木锨将粮食和麦糠的混合物迎风扬出,麦子质量大,惯性也大,迎风而飞;麦糠轻盈,顺风而去。本是同根生的麦子和麦糠就这样在风中翩翩道别了。滴滴汗水换来了颗颗粮食,一年的温饱有了着落,在场人的表情是相当的灿烂,整个扬场的过程也是相当的幸福。爆晒两天,收粮入仓,才算万事大吉。
如果天公作美,此时下一场透雨,及时将豆子、玉米播撒完毕,省钱省力,整个抢收抢种才算结束。
前前后后,整个麦收大约持续半个月的样子。男人累,女人更累。女人要和男人一样干活,回到家,男人不会做饭,女人又要拖着疲惫的身子钻到厨房,烧水做饭,喂猪洗衣。内心细腻的男子,点点滴滴,知冷知热,这份疲劳还好消散;遇到莽汉,累了影响情绪,横挑鼻子,竖挑眼,女人心中的委屈就难以排解。以致,麦收期间总有个别轻生的妇女,在此报以一声长叹。
今年,麦收恰逢端午节,法定假期,带着孩子,换上衣服,回老家火力支援。
坐上农用三轮,行驶在平直的乡间小路,路的两旁树木茂盛,和风送爽,望着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我感觉心好像在飞。嘭~嘭~嘭~嘭……三轮车左拐右拐,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地头。此时,高大的谷神牌联合收割机正在轰隆隆的收割,三四亩地几个来回就over了。我将一袋袋的粮食装进三轮车,心中感慨不已:社会进步了,生产力提高了。
看到一家一户三亩五亩的耕种,想到每逢麦收、秋收时节,大批的农民工潮涌般地返乡,我隐隐感觉到,新时代的农村又面临着一场打破条块分割的变革,把大部分农民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心无牵挂地外出务工,集中起来的土地又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如能协调好利益关系,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期待着……
看到田地里丢弃的秸秆——太不经济,想到当前的能源危机——着实可惜!合理利用秸秆无疑又是一项朝阳产业。农村的变化,让我们欣喜,她未来的发展,让我们充满遐想!我们期待着,我们盼望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