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藏书

清点藏书

谈慰散文2025-03-30 08:29:19
既非学者,又非作家,一个凡人拥有那么一点书,不能算作是藏书。然而,生性爱读书,因读书而买书,书渐积渐多,竟至装满了三大箱。置身于书的世界中,虽不能与藏书家相比肩,但这些书终究是自己的心爱之物,也可算作
既非学者,又非作家,一个凡人拥有那么一点书,不能算作是藏书。然而,生性爱读书,因读书而买书,书渐积渐多,竟至装满了三大箱。置身于书的世界中,虽不能与藏书家相比肩,但这些书终究是自己的心爱之物,也可算作是“藏”了。
工作多年,无甚积蓄,可说是把略微剩余的一点钱都投入到买书中去了。一日,面对满满的箱中书,甚觉翻检之难。思忖良久,不由心念一动:何不清点一下到底有多少呢?清点一番,既可算出书的数量,又可得出“投资”的数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把书从书柜里翻找出来,先分类。平生爱写作,因此文学类书是主打。而文学类书中又以小说、散文两大类最多;接下来是哲学类、人际交往类、外语类等等。分类之后,再一本一本的登记,按“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版次”“出版时间”“定价”等几大项目登记。这项登记工作用了整整三天时间。之后,把登记册上的内容一页一页的输入电脑。为了减少校对时间和差错,只好自己亲自动手输入。我用的拼音输入法,相对于打字速度快的打字员来说,可以说是土法上马,进展缓慢。不过,打印任务也在三天内完成了。打印出来,书的类别和数目一目了然。粗粗一算,各类书加在一起达600余本,按书后定价累计花去万余元。于是,书籍整理的第一步工作总算初战告捷。
第二步是清点杂志。将历年来零零星星买的杂志和整年订阅的杂志全部按刊名分类归堆,再按期刊的刊期顺序撂起来,薄一点的,每半年6本装订成册;厚一点的,每一个季度3本装订成册。刊名杂乱的,按内容的大致类型装订成册。如此断断续续的,花了一个多月才清点完毕。杂志也很多,足有上千本,大多集中在散文、杂文类,小说倒不多,有的也是一些中篇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
看到这么多的书,确实有书中富翁的感觉。遗憾的是,正如众多的读书人一样,所买的书有相当一部分书没有读,很有可能终生都不会去读它,不免心有惴惴焉:既对不起所花的钱,更对起书中那一颗颗智慧的头颅。每到此时,常常会想起某个藏书家的妙喻:藏书甚多的读书人就如古时的帝王,众多的好书则有如后宫的三千佳丽,有的可能一生都不能被帝王临幸。
私下里认为,我也算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我的书充其量上了千册,尚有这么多书没有读过,那些藏书上万的藏书家,没有读过的书就更多了。对于藏书,我有一种接近固执的看法:藏书而不读书,读书而不致用,书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买书就是为了读,读书就是为了有所用的。只是这种“用”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满足,也有精神意义上的愉悦。
对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来说,藏书的目的不在藏而在读,藏书家不是他的理想和目的。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藏书家,除了精通版本目录学、防虫防腐防霉等藏书知识之外,他还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见了收藏意义上的好书就只有望书兴叹的分了。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生存不成问题,才有静下心来读书的心境。作为大多数读书人,腰缠万贯的并不多,可以想象能成为大藏书家的人也不多。更何况,在资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书浩如烟海,藏书再多也不如鼠标的轻轻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社会的藏书家将越来越少,而以藏书自矜的人也将如凤毛麟角。
因此,在经过一段疯狂的买书时期之后,对买书充满了戒备和警惕之心:诳书店时一般不出手。每次出手的时候,总会问一下自己:这本书买回去真的会读吗?只有看到了实在舍弃不下的书时才忍痛割爱般买下来。为了不辜负所花的银子,一般都会认真阅读,尤其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细细品味。
于是,越到后来,书买的越是少而精,一般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长期的买书、读书生涯中,形成的了这样的经验:读再好的电子书也不如香茗一杯、手执一卷来得惬意和自然。
(1488字。2007、10、19一稿,2009、11、7二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