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迷

藏迷

鸦叉杂文2025-04-19 13:25:50
中午和小雪一起到麻辣诱惑。刚一落座就听到熟悉的音乐声《Iswear》,是林忆莲,丽莎,刘美君演唱的那个版本。好亲切的感觉。顷刻间,又想起了你。那些个夜晚,面对MSN上的你时,我总是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
中午和小雪一起到麻辣诱惑。刚一落座就听到熟悉的音乐声《Iswear》,是林忆莲,丽莎,刘美君演唱的那个版本。好亲切的感觉。顷刻间,又想起了你。那些个夜晚,面对MSN上的你时,我总是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这首歌带给我的所有信息都是和你有关的。小雪在和我说话,我本能的回应着,脑子却在想着你。想着你和我说过的话,想你的一切。
吃完饭,我和小雪一路聊天来到保利剧院。看着熟悉的大街,恍若隔世。上次走过这里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剧院门口站满了人。今天会在这里上演杨丽萍的原生态作品《藏迷》。这是我就小雪盼望已久的。望着熙熙攘攘看演出的人群,小雪兴奋的说:终于可以看到活着的杨丽萍了。却没想到,今天这场演出竟然是联想包场,不卖票。费了半天周折,当所有人都进了剧场;当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好心的联想人走过来塞给了我们两张票。我和小雪瞪大了眼睛看了看他,又不敢相信的相互对视了三秒钟,还是小雪反应快,转身拉着我一路尖叫着冲进剧场。
还好,演出刚开始。
这真是一场盛大的演出。我只能用“杨丽萍”这三个字来形容它。这场演出太“杨丽萍”。小雪悄悄地问:什么叫太“杨丽萍”了?“杨丽萍”什么时候成了形容词了?我解释道:杨丽萍已经是一种水准的标尺了。杨丽萍的作品几乎是完美的,不论是从舞蹈的编排,还是舞蹈的思想主题,还是服装和造型,以及道具的配合和灯光的设计,都几乎到了完美的地步。保利剧院的灯光本来就华丽。加上杨丽萍的舞蹈和原生态的表现,几乎让整个剧院沸腾起来,被笼罩在藏族浓厚的藏文化氛围里面。心情是随着舞蹈起伏的,灵魂也随着她舞动起来,然后是升华,一种纯美的境界。不得了,这个杨丽萍可真是不得了。
小雪还是不解:我不觉得这些舞蹈很“杨丽萍”啊?“杨丽萍”是阴柔美的代表,可这些个舞蹈都很粗犷,也很原始,怎么会是很“杨丽萍”呢?
我解释道:狭义的说杨丽萍是很阴柔的,她的舞蹈也是以阴柔而著称。广义的讲杨丽萍一贯的风格是:纯美!极致的美!投入的纯粹,“人舞合一”的境界。即使今天“藏迷”的演出是粗犷而原始的,但特点依然是很明显的,依然是纯美的,极致的美!也是非常纯粹的。有一种“杨丽萍”式灵魂的东西始终贯穿着整场演出。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演员都来自藏区,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但舞者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使是专业的团体也很难比拟!那种来自心底的呐喊是狂热的,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那种舞动是自然的,自然地流露感情和藏式的喜怒哀乐!藏式的虔诚和崇拜!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一会儿就演完了,好的演出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那场《打阿嘎》的舞蹈。男女舞者五六十人,衣着华丽,手拿夯土的工具,齐声夯土。这场舞蹈表现的是藏族人建设布达拉宫的场面。这种虔诚的劳作几乎是疯狂的。疯狂到失去意识,只剩下狂热的夯土动作,男人女人衣袖飘扬,头发飞起。天地间只听到虔诚的呐喊声和夯土的响声。大汗淋漓的快乐!这种民间特有的非常生活化的东西被杨丽萍精心发现,并用艺术的形式,而又不失真实的搬上舞台!并浓缩成精华的藏族文化!让人们在不太大的,封闭的舞台上领略到了藏式民间独有的魅力和风格!你说说这个杨丽萍还了得?!这场演出艺术水准之高,境界之美,在近年来国内舞台上实属罕见!(呵呵,这话说出来好像是很程式化的报道语言哈)
想起将军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喜欢“纯粹”的人。不得不佩服将军的洞察力。他的总结很到位。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喜欢“纯粹”的人。但看了“藏迷”之后,再联想将军的话,才发现自己确实是个喜欢“纯粹”的人。注定会对“藏迷”痴迷。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依然是:藏族小伙和姑娘棕色的皮肤和长长的发辫,飘扬的衣袖,华美的服饰,狂热的舞动,发自内心的呐喊,变幻的舞台,雪山和布达拉,虔诚和信仰,美丽和神秘。这,就是“藏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