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说

某说

尪羸杂文2025-04-14 16:14:26
“某”这个字在大多数的文章和新闻报道中都有出现,但其出现的实际目的却不同。新闻报道中的“某”多是为了保密,不管这个秘密众人是否清楚,都要用“某”来遮掩一下;文章中的“某”多起到的是帮助作者虚构或避讳某
“某”这个字在大多数的文章和新闻报道中都有出现,但其出现的实际目的却不同。新闻报道中的“某”多是为了保密,不管这个秘密众人是否清楚,都要用“某”来遮掩一下;文章中的“某”多起到的是帮助作者虚构或避讳某些东西的作用,好让自己不把大多的时间浪费在冥思苦想上。我也常用这个“某”字,不过大多是因为我懒,不想把多件事或多件原因叙述出来,便用“某”来代替了,也有因为事件的主角不方便透露,便也用了“某”。
“某”的受用者大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便会有“某”来掩饰他们的名字,采访报道时,在他们本来就不大的脸上打上马赛克,冠之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在我是未成年的时候,我觉得这很好,至少丢人不会丢到姥姥家去;当我成年了以后,想想又后怕,当初亏我本性善良,要不不知在这保护下我会干出多少坏事儿来。一个人做了错事,就要勇于承担,不管他是大人还是小孩,任何人或机构没有义务去保护一个犯错的人,更何况这些所犯的错大都是违法的事。未成年人是该受到应有的保护,但这不代表他们违法就可以轻判,就可以享受不被曝光的待遇,这恰恰对未成年人是一种危害。越多的特殊权益,只能给人更多的幻想与奢望,尤其是给予那些半大不大的孩子们。
文章中的“某”的出现,多半属于无奈,一些事和人不便于明讲,只能用“某”来代替,而作者又想让人知道这个“某”到底指的是什么,便作出些隐晦的解释,可发现这些解释中也用了“某”,于是又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某”了,结果通篇下来,出现了好多的“某”,所以说有些文章就是在解释它们所介绍的那个“某”字。后来作家们厌烦了,便不再解释,人们就有了想象的空间,所以才会产生许多对文章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才会让文章在读者的眼里变得有些研究的价值了。制造问题的人远比解决问题的人聪明,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谁是那个适合相处的聪明人。
新闻中的“某”,有前面所说的保密的原因,但也免不了权大势大者的影响。为了照顾“某”些人的脸面,权大势大者们便想方设法的影响新闻工作者们,新闻工作者本着职业良心又不能不报,所以就把“某”拉出来用上,一方面希望看到报道的人能明白,一方面又不希望看到报道的人明白,免得那些权大势大者找自己的麻烦。我想我是当不了新闻工作者的,对于我来说,明白于眼前的事物我是绝不会用“某”来代替的,搞不清楚的东西用“某”尚且有些不妥,更不要说已经明明白白的事情了。
“某”是个神奇的字,它可以把你和一切事情的关联都给切断,也可以让你和任何一件事有联系起来;它可以推掉一切责任,也可以揽下所有后果;它可以颠倒是非,也可以黑白分明。用“某”的是人,解释“某”的也是人,“某”本身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只有用它的人才知道,但“某”见诸于世人后,就被各式各样的人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有了许许多多的样子,至于它本身是什么样子的,没人愿意知道,即便是用“某”的人想来也是三缄其口的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