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网络热词

盘点2012——网络热词

诳动杂文2025-04-22 12:44:53
网络时代的特征,一个字——快!一件事,一个句话,经过网络传播,一夜间即可家喻户晓。网络热词以其独特的另类风格,风靡社会,成了人们日常对话中的口头禅。这些听起来有些雷人的语言,有些还登上了国家媒体的大雅
网络时代的特征,一个字——快!一件事,一个句话,经过网络传播,一夜间即可家喻户晓。网络热词以其独特的另类风格,风靡社会,成了人们日常对话中的口头禅。这些听起来有些雷人的语言,有些还登上了国家媒体的大雅之堂。如前几年的“给力”和今年的“正能量”、“屌丝”。

“正能量”
能量一词出自《物理学》,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能量只能转移,不会消失。能量只有吸收或者释放,任何物质都具有能量。人们在计算中常常设定物体在某一个状态,或某一个位置时的能量为零。就像温度表上的零度,高于它的就为正,低于它的为负。零度不等于没有温度,能量为负值,不表示没有能量。不知哪一天,人们在网上看到“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帖子。”从此“正能量”一词就迅速流行。其实“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和当年流行的雷语“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一样雷人。现在“正能量”一词已经被国家主流媒体引用。它的真实意思已经有了改变,“正能量”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心态,和不断向上的追求。主流媒体引用网络语言可说是在“媚俗”。足见流行就是时尚,网络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你幸福吗?”
这句话出自央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中的一句记者问话。幸福是一个人的感受,每个人的幸福目标不尽相同,或者完全不同。表叔拥有多块近十万元的手表,但他不一定感到幸福。房叔拥有几十套房产也不一定感到幸福。身居大山深处的孩子,对记者说,他的愿望只希望有一双鞋子。冻死在垃圾箱里的5个贵阳孩子,也许一只包子,一件棉衣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了。所以在大街上追问人家“你幸福吗?”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况且对着话筒,你好意思说不幸福吗!不过敢于提出“你幸福吗?”毕竟是自信的表现,表示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表示追求公民幸福已经成为当下的国家意志。

“屌丝”
“屌丝”一词不知源出何处,腾讯网有一篇评论文章《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屌丝似乎是指出身贫寒的社会中下阶层群体。他们无房无车,无权无势。对应与高、帅、富一族,“屌丝”用穷、矮、丑来自贬自己。表达了当下社会底层民众对贫富分化、权力不公的无奈与嘲弄。“屌丝”现象既体现出无奈、自嘲的一面;也有蔑视精英的傲气。“屌丝”已经形成了时下一种独特文化解构。2012年11月3日,“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文中称“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屌丝文化传递是似乎是一种负面信息。但若是从深层次去解读,就会发现,其实讽刺与自嘲的背后,恰恰说明了人们的思想正在摆脱传统思潮的束缚。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认为:“‘屌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自称‘屌丝’让很多人找到自我解嘲和宣泄压力的途径,这也是它传播之快的原因。”其实“‘屌丝’这个词的诞生,并不只是‘集体焦虑’,而是社会价值观开始崩塌、人伦底线失防的标志。”“屌丝文化”,无论是自嘲还是哗众取宠,它既然能够被社会公众接受,能够赢取主流媒体的关注。都表示在我们的价值观有待改革,“屌丝文化”,不应被认为颓废,它体现的是我们社会总体文化的进步。

舌尖体
“舌尖体”一词源于央视美食物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呈现了我们曾经秘而不宣的独特工艺。普通的食材,独特的制作,成就了美妙绝伦的味觉享受。它们无愧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称号。正是因为它的“中国特色”,所以能迅速让世界接受。由《舌尖上的中国》衍生出“舌尖上的安徽”、“舌尖上的平潭”“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等所谓的“舌尖体”。《舌尖上的中国》对《时间的味道》总结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理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舌尖上的中国》诉诸的其实是一种特色,还有就是情感。一块豆腐能做出鱼翅海参所没有的味道,不是因为食材的昂贵,而在于它的独特工艺。足见,一种文化想要经久传承而不衰,需要的是它能被公众接受的情感,和与众不同风格。而不是华丽的场景。纵观当下许多作品,追求的是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它们什么都不缺,惟缺自己独特的情感与风格。所以它们只是昙花一现,而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江南Style
Style的英文释义是风格、时尚的意思。《江南style》是韩国歌手朴载相(PSY)的一首单曲,歌曲取材自韩国的本土文化。江南是韩语音译。歌曲一经在网上发布,就迅速流传。86天,两破吉尼斯、超4亿点击量、35个国家iTunesMV榜单排行榜冠军。
《江南style》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神曲,也许这是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有情感。但歌曲的流行,确实扩大了韩国影响。此曲传入中国,就立即引来国人普遍模仿。《中国style》《广场style》《航母style》……《常州style》,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神州大地。估计今年春晚就会有类似的模仿节目。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模仿、拾人牙慧的东西,只能哗众于一时。流行就必然要与众不同,要自己独特的创意。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国门也必须走这一条路。萨切尔夫人说:“中国还不可怕,因为他们只输出电视机,还没有输出思想和创新。”这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若跟着别人亦步亦趋,那么最多也只能是老二。

2013.1.3.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