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德育教育上

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德育教育上

贬谤杂文2025-04-05 04:09:53
内容摘要:传统的德育教育没有从学生的“人本”出发,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应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教育,到“主动”实现“自我教育”
内容摘要:传统的德育教育没有从学生的“人本”出发,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应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教育,到“主动”实现“自我教育”的转变,这才是在德育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方法。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胡锦涛在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无疑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最为本质的东西。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把胡锦涛的这段话铭记在心,运用于我们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去。
2、“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上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发展。
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无产阶级的教育更带有鲜明的阶级特征。毛主席早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对教育的又一重要要求和指示。
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上,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发展。教育设施建设,如教育场馆建设,校园建设,以及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都应该以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更为科学的,实现人的发展为标准进行衡量,要使它们更加符合人本观念,更加尊重人,开发人的智能,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上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发展,而并不是简单的实现教育设施的改善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当然教育设施的改变和也能够促进人才的培养)。最终要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适应社会的竞争能力。
3、人的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升人的自身素质。
提升人的自身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人,应该时时刻刻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世界全球经济化的今天,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的明确目标。
落实到科学发展观上就是要求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提升人的自身素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是应该体现在教育的不同层次。对于我们处于教学一线的教育者而言,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从“人本”观念出发。所谓的“把人当人看,才能把事当事干”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句话对待教育学生是有点牵强附会,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哪就是“把人当人”,尊重人。在尊重的前提下培养人,实现“发展人”的目的。
4、传统的德育教育没有从学生的“人本”出发,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为基本方法的,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应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教育,到“主动”实现“自我教育”的转变。这才是在德育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方法。
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是要离开教育这个母体,投身到社会中去,接受社会检验的。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是被动的接受着一系列的教育。它们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在他们的内心还不时出现逆反的心理,这样就给教育设置了重重阻碍。譬如说一个学生破坏了门窗的玻璃,我们往往责怪学生如何如何的错误,由于你的这个错误可以影响到玻璃损坏,而导致教室隔风采光效果,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这样的教育在学生是听不进去的,因为教育者没有从被教育者的心理出发来看问题,来处理问题,因此被教育者内心因被责怪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无论在老师的当面怎么承认错误,教育的效果是不佳的。
如果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从被教育者的“人本”出发,从他们自身的发展出发来看问题,来实现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那么情况则会大为改变。
譬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像你这样的学生犯点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况且我相信你是不会无缘无故的破坏一块玻璃,因为那样对你自己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引起别人对你的误会。老师并不是珍惜那块玻璃才批评你的,因为玻璃损坏了可以另装,它也不值几个钱,而你才是老师心里最为重要的。你以后有很好的前景,我怕你现在逐渐养成破坏物品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这样讲话处处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学生一定会心服口服的。
5、体现“人本观念”,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教师的“人本”观念怎样才能体现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间去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
我们都明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特点。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那么他就有自己的思想。既然他有自己的思想,那么这个思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之中就会产生积极地或是消极的反应。如何消除消极的反应,唤起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地反应,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之中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才能“把事当事干”。这也就是我们从前提倡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体现“人本观念”,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必须以“爱”为基础。
爱是开展教育的前提,一切的教育活动之所以得以开展,是因为有爱作为前提的。试想一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如果没有爱来做桥梁,那么,教育的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有一位知名老师说过:“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想办法得到学生对你的爱”。学生认可你,对你人感兴趣,才会对你的话感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爱呢?我想作为一个教师,仅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心里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