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目光

梁思成的目光

奴使杂文2025-04-28 01:57:05
4月20日是先生的诞辰,我在这里满怀深情写下这篇博文,以纪念先生一生的伟业。一建筑美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经典艺术,它的时代气息、民族特色以及永恒的生命,使之成为了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佼佼者。梁思成早年酷爱绘
4月20日是先生的诞辰,我在这里满怀深情写下这篇博文,以纪念先生一生的伟业。

建筑美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经典艺术,它的时代气息、民族特色以及永恒的生命,使之成为了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佼佼者。梁思成早年酷爱绘画艺术,受林徽因建筑思想的影响,选择了建筑专业,至此他一生的目光都放在了建筑上,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除了要有天才的悟性与创意,勤奋踏实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梁思成就曾为建筑学家提出过严格的标准:“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神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锐,文学家的洞察力,最本质的应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制定如此高的建筑学家水准,也许在中国只有梁思成才具备这些条件,他那机敏、深邃、超乎常人的审视建筑的目光,是经过长期考古挖掘、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是从美学艺术的角度最终历练出来的。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一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访古勘察,整理测绘,拍摄了大量的古建筑,为的是在战火到来之前为国家留下最珍贵的古建筑影像资料,他们当时有两个夙愿,一是要找到真正的唐代木构建筑,二是要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中国建筑史。日本学者很早就断言,在中国已看不到唐代木构建筑,如想看,只有到日本的奈良去观赏,梁思成当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唐代木构建筑本属于中国的建筑,而不在中国本土上看,却要到日本的奈良去看,这岂不是一种耻辱,梁思成不相信中国的空间传承竟会破败到如此地步,让日本人来嘲讽,他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更不相信这会是事实,他以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开始用敏锐的目光在祖国的山河大川上寻觅,一定要找到唐代木构建筑,用事实来回击日本人的谬论。最初几年的考古挖掘,只找到了一些宋辽时代的木构建筑,但梁思成并不气馁,他以为,祖国的地域幅员辽阔,保存着极多的古建筑,要说没有唐代建筑,那是很难令人置信的,也许是没有发现而已,他终于在阅读了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像》时,从中得到了灵感,这或许就是上天的启示,他对其中的61号窟的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寺颇为注意,当得知大佛光寺在五台山外的偏僻地段,他格外激动,因为凭他的经验,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没有力量重修寺庙,鉴于进香祈福的人少,或许能保留原始的木构建筑,梁思成林徽因带着执著的考古信念,终于在1937年6月找到了佛光寺,他们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认真细致的考察取证,终于认定了这就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从而向全世界介绍了它的存在,为今后的保护提供了可能,日本人的流言也随即破产了。随着古建考察工作的深入,梁思成林徽因撰写《中国建筑史》的时机日渐成熟。

自古以来在世界建筑史上,从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而并非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创造的建筑艺术不被世人看好,而是国人对自己的建筑艺术从不问津,更不去研究考证,倒是欧洲人、日本人对中国辉煌的建筑艺术深入研究、著书立说,这无疑是中国人的一大耻辱,而更有甚者,中国人面对许多有价值的珍贵文物不断流失国外的场景,竟表现出无动于衷的麻木心态,令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心寒。梁思成早在20年代留美期间,就以锐利的目光看出这种心态的实质,他立志要为中国人写出自己的建筑史,开辟中国人自己研究古建筑的先河,他要以种种精辟的论述来唤醒国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从而去研究整理,创立自己的建筑学术体系,以崭新的风貌立足于世界建坛,他与夫人林徽因凭着多年考古勘察积累下的丰富的古建筑资料,一起投入到撰写中国建筑史的工作中,他们夫妇在事业上的互补成就了他们一生的伟业,从抗日烽火的艰难岁月里,到四川李庄的油灯下,梁思成林徽因顶着病痛的折磨,以一种为中华民族建筑事业而战的必胜信念,谱写出了他们心灵诗歌的最华彩乐章,从1942年开始,到1944年完稿,历时近3年,写出了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弥补了中国人在建筑史上的空白,为世界研究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公民为什么要去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的回答是:“古建筑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属于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着美国人。其实梁思成何尝不想炸沉日本,他的一位兄弟和一位内弟直接死在了抗日的战场上,他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然而这一切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了。梁思成他那敏锐、深邃、穿越历史的目光,终于使他作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文明、最理智的选择。
轰炸终于在日本开始了,仇恨的炮弹铺天盖地倾泻在日本的国土上,使许多城市夷为了平地,唯独日本的京都奈良虽离炮火近在咫尺,却安然无恙,毛发未损,这在以后的日子里令很多日本学者困惑不解。
许多年后,一篇《古都的恩人是中国学者》的报道出现在日本报刊的头条位置,至此,梁思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史实在被隐去了40年之后,方被人们知晓,而梁思成甚至都没有向本国人民去说明这一切的机会,便溘然逝去,这是因政治而付出的代价,它包含着梁思成多少幸福的泪水和无奈的苦衷,他作出如此伟大的抉择,甚至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公约提前了30年,这使我们看到了一位世界级建筑大师的真正人格魅力,他的超前思维,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理念在当时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北平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古城,那是祖先经典艺术的聚集地,无数的宫殿庙宇加上巍峨的城墙城门楼,以及纵横有序的胡同四合院,形成了北平特有的人文景观,1948年深冬,北平被逼到了一场内战的边缘。作为一生奋斗于古建筑事业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来说,此时此刻沉浸在无比的焦虑之中,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一旦在北平打响,祖先无尽的宝藏将毁于战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