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在印度遭遇巨额索赔的启示

达能在印度遭遇巨额索赔的启示

讙豗杂文2025-03-24 04:01:56
“瓦迪亚家族企业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家族企业之一,发家于与东印度公司的买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达能和瓦迪亚家族企业的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双方在印度老牌饼干公司、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不列颠工业公司中
“瓦迪亚家族企业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家族企业之一,发家于与东印度公司的买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达能和瓦迪亚家族企业的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双方在印度老牌饼干公司、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不列颠工业公司中共同持股51%,各占25。5%。
瓦迪亚家族企业认为达能的计划违反了印度的有关法律,将它投诉到了印度政府。印度官方日前作出表态,说正在考虑允许达能进军印度奶业的计划,但达能必须遵守印度2005年颁布的“PressNote1”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外国公司必须在得到其合伙方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在同一领域开展独立经营。”(06月29日国际先驱导报)。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合资经营纠纷,在印度却是政府撑腰,法律作后盾。而在中国则只有娃哈哈孤立抗争,宗庆后独自呐喊,让人心生感慨!
近些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剧,中国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让一些跨国企业看到了无限商机。他们手持橄榄枝,面带微微笑或是以合资的名义,或是以独资的形式,纷纷登陆中国。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天真地抱着以市场换技术,用合资学经验的目的,对这些跨国企业张开热情的双臂,欣喜万分地去拥抱。把自己千辛万苦地开发出来的产品拱手“合”给对方;把自己殚精竭虑研究出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供给对方;把自己历尽艰难开辟出来的市场毫不吝惜地并给对方。带来的一时的企业兴旺,增加了一时的财政收入,赢得了一时的经济繁荣。有的人竟因此而沾沾自喜,认为找到了企业壮大的捷径、经济发展的坦途。
但是,事情却远非中国这些企业家想象的那么天真。俗话说:“人无利市,谁个早起?”那些跨国公司一旦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就缩回了橄榄枝,收取了微笑,露出了遏制中国企业发展,独霸中国市场的本来面目。他们或是将中方创造的名牌打入冷宫,让其慢慢地死亡;或是把中方的核心技术据为已有之后,贴上自己的标签,反收中国的专利费;再或者在占有了中国市场之后,制造纠纷,寻找理由宣布易帜,分道扬镳。
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响彻云神州大地,成了家庭主妇的最爱。一家外国公司寻求与其合资,结果,协议签订之日,就是“活力28”死亡之时。现在,还有谁记得“活力28,沙市日化”呢?而生产彩色胶卷的“乐凯”,因其打破了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几家外国公司又是用倾销的手段,又是用合资的方式,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次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纠纷,可能有许多内幕新闻,但是,从目前公开的材料来看,达能想并掉娃哈哈,则是不争的事实。
达能这样做并不奇怪,正如前面所说的,达能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指望它发善心、献爱心,用资金扶持中方,用技术支持中方,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与虎谋皮!
但是,政府如何对待这个纠纷,则大可研究。是的,企业的行为都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都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但是,与跨国公司合资又不仅仅是市场行为,它还有如何保护弱小的民族产业发展的问题。所以,印度根据实际专门制订了合资纠纷中如何保护本国企业的法律,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启示。我国的许多产业还是刚刚起步,还很弱小,很稚嫩,它们当然需要经风雨,见世面,但他们也需要精心呵护,如果任其风雨摧残,任其自生自灭,很容易就被扼杀。
当然,企业在与外资外资合资经营时,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一见橄榄枝,就忘记了一切!
就象民间传说中猫与老虎的故事一样,猎什么都教给了老虎。但唯独保留了爬树,结果当老虎翻脸,想吃掉猫时,猫爬上树去,老虎也只能徒唤奈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