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善美的呼唤

对真善美的呼唤

瞎说白道杂文2025-03-24 09:25:23
《松鸦为什么鸣叫》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和谐大自然和善恶人性的思索的况味。《松鸦为什么鸣叫》开篇就介绍几个“实实在在的地名”:杀人冈、打劫岭、百步梯、九条命等,“九条命是
《松鸦为什么鸣叫》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和谐大自然和善恶人性的思索的况味。
《松鸦为什么鸣叫》开篇就介绍几个“实实在在的地名”:杀人冈、打劫岭、百步梯、九条命等,“九条命是九个背盐工的命,而韭菜垭六十年代发生的杀死七个人的事件却并不遥远,两个房县的挑夫杀了来神农架踏勘的林业部和省林业厅的技术员们(有的才大学毕业,刚刚结婚)……”第一段不到四百字的概述,营造一个森严恐怖的气象,为小说确定了基调。
《松鸦为什么鸣叫》这部中篇小说,描写主人公伯纬持之以恒义无反顾救助在悬崖峭壁遭遇车祸的伤员的故事。因为伯纬长期背死人,家人嫌他身上的阴气太重,所以剥夺他逗弄外孙的乐趣,即使是伯纬的妻子三妹也不例外。
三妹原是伯纬好友王皋的妻子。因为王皋在开发荒山的一次意外事故而丧生。善良敦厚的伯纬信守承诺,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千辛万苦,将王皋的尸体背回他的老家。一路上,松鸦奇怪诡谲的叫声始终跟随着伯纬的左右,因为伯纬王皋的尸体已经腐烂,它们想趁伯纬不备吃掉断掉头颅的王皋。文中对稀奇诡诞的松鸦的鸣叫渲染到极致,营造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后来伯纬也出了事故导致左手伤残,三妹怀着感恩的心态嫁给伯纬,算是成全伯纬的夙愿——让三妹成为作自己的女人。
伯纬一家住在悬崖陡壁边陲,每逢夜晚,伯纬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翻车的响声,带着酒意的伯纬便不厌其烦地点上火把,开始他的“志愿”行动,去救助那些摔成轻伤重伤及至生命垂危的倒霉鬼。
在形形色色的倒霉鬼中,大多是为了不义之财而惨遭车祸,车祸现场荒诞离奇。通过几个倒霉鬼的刻画,作者将邪恶丑陋的人性揭露得入木三分。
那个办了车辆保险想通过人为车祸骗取保险赔偿金的男人,以及保险公司两个业务员警惕近似冷酷的心态,让伯纬无所适从,作者都作了精彩到位的描述。
一个典型的丑恶人物是“鸡娃子”司机。与这个司机一起遭遇车祸的还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男司机对那个年轻女子的冷漠与熟视无睹让人颇感心寒。出师时伯纬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事后还许诺一定专程回来感谢伯纬,读者也信以为真。谁知有一次伯纬进城搭乘便车,不意与他相逢,明明有多余的座位,可是这个王八蛋却拒绝携带伯纬。难道他这么快就忘掉曾经救助过他的伯纬?!伯纬可是形象独特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伤残的左手足以让人看了一眼就能终生铭记!伯纬当然很气愤,并且狠狠地骂了这个忘恩负义之徒。人性的丑陋与阴冷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与展示。
另外一个典型人物是差点丧命的局长。局长的姑妈在那场车祸中丧生,局长当时受伤较重,而司机的伤势却更加严重。自私贪婪的局长那时竟然只想到装钞票的黑皮包,让伯纬先找皮包又去找金属水杯,因为他口渴,等伯纬背了自己,再允许伯纬去背年轻的下属。局长那时居然只想到自己的钞票,而忽视已经奄奄一息的司机部下。到了医院,局长大言不惭不近人情地让医生先给自己手术,局长获救了,司机却失去年轻的生命。局长的官僚主义作风让人作呕,嗤之以鼻。倘若局长境界稍高一点,那位身受重伤的司机下属就能够获得新生。陈应松先生的语言太有震撼力!陈应松先生对语言的驾驭力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此文也有充满温情之处。有位陌生的安徽司机不幸丧生,伯纬天天晚上陪着他喝酒,以此温暖失去的躯体,直到死者的兄弟到来。死者的兄弟知悉闻到酒香,十分感谢伯纬,甚至跪在伯纬的脚下,并摘下自己的表盛情赠送给伯纬。别人只是空口许诺改天定当看望伯纬。结果只有这个人兑现自己的诺言。最后,此人成为下岗工人,还来拜望了伯纬,并与伯纬痛饮一番,及至建议伯纬开了一个小卖部,虽然小卖部只有不到十来元的毛收,但是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馨与惬意,让人觉着世间尚有温情。
在小说写到一半的时候,苦心的作者才道出自己的意图:“神农山区的山好像渐渐地矮了……因为参天大树都砍光了。……先是拖木材的车,后是拖门方的车,再是拖棍棒子的车,拖木炭的车,再就是拖树枝的车……现在司机咋就胆子越来越大……那是因为钱。但当官的呢?坐桑塔纳和红旗、奥迪车的呢?”这道问题,身为普通百姓的伯纬断然是“想不明白”的。这么慢才郑重其事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性的贪婪,我也有些“想不明白”。
“山越高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越是勤劳淳朴。”伯纬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高大的人物。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伯纬二十年如一日将他的志愿救助活动坚持下去的呢?伯纬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苞谷酒和羊胯倾注在那些素不相识的伤病员身上,这是一份多么高贵而让人肃然起敬的操守!可以看出,伯纬没有当英雄的本意,他希望自己无私无畏的救助,能够唤起人们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伯纬内心真正渴盼的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和谐社会;正如安徽司机的弟弟最后祈祷伯纬发财,伯纬淡定地说“我只求平安,不求发财,恭祝你也一样。”
《松鸦为什么鸣叫》文中,对松鸦凄厉怪诞的叫声的描写不下20处,窃以为,陈应松先生之所以采用这些不遗余力浓墨重彩的描叙,旨在烘托一个悲凉的氛围。松鸦的鸣叫缘何不绝如缕,此起彼伏,那是对人类乱砍乱伐肆无忌惮破坏生态环境的强烈抗议和严重的警告!对荒诞情节或景象的描写,给人印象很深的有三处,如“已经到了四月,可山上的雪却还没有化……”、搭乘载有棺木的军车的农妇离奇的死亡、十八拐路边摔死的一对年轻男女未散的阴魂,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对松鸦凄厉怪诞的鸣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作者将小说起名叫做“松鸦为什么鸣叫”,只是通过这个喻象,烘托人性的悲凉与冷酷,以唤起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热望,对构建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社会的深情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应松先生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附注】《松鸦为什么鸣叫》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