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情结
我给相邻地方的学友打电话叙旧。他在电话那一头诉苦说,太忙,今天一个民生工程,明天又一个民生工程,哪一项都要形成文字。他说,这民生工程是个新鲜玩艺儿,绞尽脑汁都应付不过来。我对他说的“民生工程”不明其意
我给相邻地方的学友打电话叙旧。他在电话那一头诉苦说,太忙,今天一个民生工程,明天又一个民生工程,哪一项都要形成文字。他说,这民生工程是个新鲜玩艺儿,绞尽脑汁都应付不过来。我对他说的“民生工程”不明其意。他笑我是老土。听他的解释,原来他们那里把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实际问题的一项项工作,都当作“工程”来干。我还是将信将疑,解决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干吗又跟“工程”扯上关系?
上网输入“民生工程”,一搜索,吓一跳,居然有40多万条相关的内容。这个“工程”,似乎成了网络流行语了。看来我还真是老土了,不服不行。
1905年,孙中山首次提出民生主义。他认为,民生是历史的中心,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新的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从中南海的大门面向群众、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到取消存在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从关注农民工工资,到加大教育、医疗事业的投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一部和谐社会“连续剧”在神州大地上演。
但有些人有很深的“工程情结”。上面说重视民生,他就搞“民生工程”,不管什么活儿,他都往“民生工程”这个筐里装。这不免让人想起“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半拉子工程”曾经泛滥的时候。这些“工程”,劳民伤财,有弊无益,惟一的好处是始作俑者捞到了政治的经济的资本。
民生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总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有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也就是说,民生问题的内涵总是在不断“升级”。还有个何处寻民生的问题。民生问题存在于贫困患者的病床上,存在于农村留守孩子的饭碗里,存在于物价上涨的一分一厘里;而不是存在于机关“民生工程”的文字里,不是存在于有空调、有饮水机的办公室里。
改善民生是实打实的工作。毕竟,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肉、呼吸清新的空气,靠一项“工程”,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酒酿诗魂千古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