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获助学金需演讲比穷有何不妥?

大学贫困生获助学金需演讲比穷有何不妥?

一家老小杂文2025-03-31 23:40:51
刚才看新闻1+1,标题字幕耸人听闻:沈阳大学贫困生获助学金需演讲“比穷”。新闻讲述大致如下:“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
刚才看新闻1+1,标题字幕耸人听闻:沈阳大学贫困生获助学金需演讲“比穷”。
新闻讲述大致如下: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
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
“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
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
小刘告诉记者,她是外地来沈阳读大学的学生,家境贫困,可正是贫寒的家境养成了她好强不服输的性格。
“我最不爱在别人面前说我家里的情况,不想让大家知道我家困难,不想让人同情,更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小刘说。
“可现在要认定贫困生资格,拿助学金和奖学金,就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我家困难的情况,真是开不了口!”
小刘告诉记者,学院为了公平公开,在认定贫困生资格的环节上,每位提交申请的学生除了要上交贫困认定材料外,还要在同学面前将自己贫困的家境和盘托出。随后投票选举,得票最高的前5名才能获得资格。“有的人愿意讲,得票自然多,可像我这样不爱讲的,肯定没人投给我啊!这样真的公平吗?”
下面是老朽的看法:
贫困生认定工作一直是所有大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非常难以鉴别的工作,很多学生弄虚作假,开假证明,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认定标准则是申请学生提交的贫困认定材料,但这个材料是真是假,难以认定。贫困生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都是有定额的,因此各个都想以一个公平的方式进行认定。沈阳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值得肯定而不是否定。
老朽认为,这样的方法无可厚非。因为,一位学生的家境是否贫困,他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才是最了解的。贫困学生自己在班上发表演讲,诚实地介绍自己的情况,绝对不丢人。因为,贫穷不是耻辱,而既想拿到助学金又要隐瞒贫穷并且大手大脚的行为才是耻辱!
新闻最后表扬了重庆大学,说由负责助学金发放的老师根据一个学生就餐软件来隐秘地确定谁穷谁富而偷偷地一对一给钱,更是荒唐!第一,这种方式容易造假。假如学生吃饱零食后再去食堂购买最便宜的饭菜,你怎么利用软件识别?第二,由老师单方面评判谁穷谁富并偷偷给钱不让别人知道,容易暗箱操作导致F·B。
所以,从学生方面看问题,拒绝承认家境贫穷才是耻辱。贫穷不是耻辱,“比穷”无伤自尊。贫穷本身不是耻辱,拒绝承认家境贫穷才是耻辱。别人是否看得起作为贫困学生的自己,那是别人的事,关键要自己看得起贫困的自己。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如果连面对家庭贫困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在小范围之内说出家境贫寒的事实都不敢,觉得伤害了自尊,那以后又拿什么去面对人生中的大风大浪和更多跌面子的事?
可以说,“比穷”无伤学生自尊,真正觉得伤自尊只是学生内心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是自己觉得丢了面子而已。
贫困生自己提出申请提供材料并接受同学的民主评议,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接近公开、公平、公正的做法。如果这种正确的做法被一个访谈节目给毁了,那才是悲剧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