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之思考

划线之思考

顿卒杂文2025-04-04 06:47:01
昨天晚上,看江苏台《一站到底》,又出现了一位17岁考入北京大学的女选手张悦;曾记得在以前的选手中,还有一位17岁考入清华的刘也行;还记得在很多的资料中看到过,世界著名科学家里面,17岁以前就考入诸如北
昨天晚上,看江苏台《一站到底》,又出现了一位17岁考入北京大学的女选手张悦;曾记得在以前的选手中,还有一位17岁考入清华的刘也行;还记得在很多的资料中看到过,世界著名科学家里面,17岁以前就考入诸如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像杨振宁、邓稼先、王选等之外,还确实是不计其数。由此看来,一个天资聪明的少年,智慧的火花不但可以提前闪亮,而且日后必成大器。“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人类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少年,铁肩担道义,英勇顽强,勤劳智慧,或为民族独立、或为阶级解放、或为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然而,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17岁以前就能考诸如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历史将一去不会复返了。因为,从2013年开始,小学一年级招生,开始以8月31日以前满6周岁的年龄段“划线”,严格以户口本为证,坚决杜绝年龄不足者升入小学,并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处理,“高度”不够者莫入,一刀切下,自成铁律。这种做法,以愚之见,确实有悖自然规律。因为,从古至今,早有无数科学结论和铁的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确实有快有慢,智力高峰期到来的有早有晚,特别是一些出类拔萃的奇才,较之于常人,一般上学都较早,在把握好一定时间节点的前提下,智慧的烈焰就能较早迸发,成长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据考证,每年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年龄在17岁以下的还占着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看来,即使命途正常的话,你这么冷不丁的一切,不就把多少“英雄少年”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少推迟一年么!况且,错过一个冥冥之中天赐的良机,和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迟上一年能否考好,还真说不上来。这不就把将来某个领域中的大家给葬送了么!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要在小学招生的问题上划这么一道无情的横线呢?这是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的结果?还是突发奇想,别出心裁的武断?近俩年不是又有人在讨论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么?这边放弃少年英雄,那边又在鼓励“老骥伏枥”,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也难怪,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划线”的国度,俩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在把人按门第“划线”,就这一划,使许多的“衙内”鼠辈,位高爵厚,纨绔子弟,混迹官场;更使许多的将帅之才,流落市井,贤人雅士,穷途潦倒,阻碍了社会进步,迟缓了历史进程。新中国刚成立,又按阶级“划线”,划了三十多年,直划得是人妖颠倒,荒诞不经,登峰造极,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改革开放以来,又把人按收入“划线”,“王八”有钱出气粗,“秀才”没钱把人丢,土豪气焰嚣张,富二代挥霍无度;良家女挚爱有钱的坏人,识字人为五斗米折腰无悔,扭曲了价值观念,败坏了社会风气。再后来,又是官场按年龄“划线”,致使有不少人为了升官,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弄虚作假,伪造年龄,扰乱视听,投机钻营。由此看来,划线的危害为之大矣。
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事情更是如此,动辄拿人的事情划线,要么阻碍人的个性发展,要么是人为地制造社会矛盾。因此,即使划线,也应该是一条有象征意义的虚线,也就是说,在界限之间留有一定的可以缓冲的余地,就拿小学一年级招生的事情来说,以6周岁为基准年龄,可以灵活地浮动一岁、甚至两岁,才不致于把“英雄少年”的成长之路堵绝,进而给他们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大好环境,使他们的灵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最好的施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更加强大生机与活力。
标签
相关文章